每年一到四月份寒潮退去大地复苏,农村就会来一大批商贩,收购杨树的嫩芽,一般出价五块钱一斤,有人询问用途往往会以做茶叶,做药材进行掩饰,农村人本性淳朴自然信以为真,加上刚开春,田里活少,就有了全村采集杨树芽售卖的行为,其实这些商贩收杨树芽另有目的。
在过去农村有许多蜜蜂的养殖户,通过售卖蜂蜜获得收益,不过养蜂人的收益可不只表面这么简单,蜜蜂的蜂巢在最外层有一层深褐色的固体,这个固态物质就是我们常说,具有治疗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心脑血管疾病的蜂胶,不过这里的蜂胶跟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淡黄透明的蜂胶不同,由于蜂巢裸露在外粘有许多灰尘和杂质,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加工,去除原胶中过量的重金属和杂质才能达到售卖门徒注册标准,而处理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市场上蜂胶的样子。
可蜂胶的产量本就稀少,几万只的蜂箱一年也就产一百克左右,后期提纯加工又会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耗损,所以又有“紫黄金”之称,产量稀少带来的自然是高昂的售价,一个超过20万只的蜂厂光蜂胶的效益就能达到几万块。可即便如此一些人还是对这个收入不满意,于是走上了制造假蜂胶的道路,而制作假蜂胶所需的材料就是杨树芽。
蜂胶的种类分为春胶、夏胶和秋胶,其中春天蜜蜂受春寒影响采蜜积极性差,造成了春胶成为三大胶类价格的魁首,而蜂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树胶,恰好杨树芽中的树胶含量极高,而杨树的发芽期也正好是春季,并且加工提取的难度非常容易,所以就有了树胶假冒蜂胶的黑色产业链。
杨门徒注册树芽在通过高温熬制以后,树芽中的脂类就会受热与他的载体分离,再通过过滤设备过滤,就会得到“蜂胶替代品”——树胶,两者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极其相似,所以辨识难度很大,如果不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根本不能发现两者的不同。
制作出来的“蜂胶”由于黄酮含量不达标,很容易因含量问题无法投入到市场销售,为了提高黄酮含量,不法分子就会加上一些槲皮素和芦丁用来提高黄酮的含量,而其中的添加剂槲皮素和芦丁,均为降压类的药物,所以也就有了吃假蜂胶也可降压的功效。
有人做过统计,全国每年的蜂胶的销售量在一千吨左右,而我国的蜂胶年产量只有三百吨左右,两者对比近七百吨的蜂胶来历不明,细思极恐。
这一切的一切都跟高昂的利益有关,其实早门徒注册就有学者提出将蜂胶提出保健品的行列,以控制假蜂胶的出产,可在没有其他替代的品的今天,这个方案肯定是欠考虑,如果想规范市场就应该从“蜂胶”的源头做起——规范杨树芽市场。
好了今天就到这里,明天再见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mlxs.com/jfff/2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