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明朝的特务机构,想必绝大部分人会立即想到“厂卫”。这个“厂卫”中的“厂”指的是东厂、西厂和内行厂,而“卫”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,因此明朝的特务机构也被称为“三厂一卫”。那么这“三厂一卫”的职权是如何划分?它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?我们就按照“三厂一卫”的诞生时间,来一一了解。 锦衣卫 在“三厂一卫”中最早出现的是锦衣卫, 其建立者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。 洪武十五年,朱元璋改革禁卫军,设立了包括锦衣卫在内的十二个亲军卫,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锦衣卫。 锦衣卫统领被称为指挥使,一般由皇帝的亲信将领担任。 其主要职能是“掌直驾侍卫,巡查缉捕”。 负责执掌侍卫、展列仪仗的锦衣卫,与传统意义上的禁卫军并没有太大 门徒平台 区别,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“大汉将军”。但是此“将军”非彼“将军”,这个“大汉将军”的职责就是负责在殿中侍立,传递皇帝的命令,同时负责大殿内的安全保卫工作。其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,在明初时人数约1500人,到了明末时期一度扩充到5000人。 而“巡查缉捕”是使锦衣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。随着朱元璋开始对手下的开国功臣进行大清洗,像刑部、大理寺、督察院这些司法机构用起来并不是很顺手, 于是锦衣卫便成了皇帝的“私人警察”。 具体负责“巡查缉捕”的锦衣卫机构主要是南北镇抚司。其中北镇抚司专门负责皇帝下令调查的案件,拥有自己的监狱,即后来臭名昭著的诏狱。其可以越过朝廷的其他司法机构,独立执行抓捕、审讯任务 门徒平台 。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,其统领称为千户、百户、总旗、小旗,普通军士称为校尉或力士,其巅峰时期人数超过60000人。 由于朱元璋维护皇权的强烈欲望,锦衣卫”巡查缉捕”的权力得到了极度扩张,除了收集各种情报,处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外,同时还不遗余力的制造事端排除异己。 在北镇抚司的诏狱中,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忠臣及无辜百姓不计其数。 而且这种毫无节制的滥捕现象在明朝历代一直被延续下去,使得民众与朝廷离心离德,难怪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,而是毁于厂卫。 锦衣卫还有一个职能,那就是“执掌廷杖”。廷杖之法始于明朝,是皇帝专门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大臣的一种酷刑。一旦哪位大臣宗亲触怒龙颜,皇帝下令廷杖之后,受刑人便被押至 门徒平台 午门,在那里由锦衣卫负责具体执行。 锦衣卫的出现,使其作为明朝极端专制制度的工具,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。但是随着东厂的出现,锦衣卫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。 东厂 “靖难之役”后,朱棣为了巩固其政权,消灭建文帝残余势力及消除朝廷内部的不稳定因素,但是他对锦衣卫并不是十分信任,于是决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。 由于在朱棣起兵时,宦官发挥了重要作用,朱棣便决定这个新的机构将由宦官掌领。因为这个新的侦缉机构设在安东门北侧,因此被命名为东厂。 东厂初设时的职能是“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,与锦衣卫均权势”。 其主要就是侦缉情报,然后抓人,并没有审讯的权力。审讯的工作都是交给北镇抚司负责。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,东厂也开设了自 门徒平台 己的监狱,提供了抓人,关押,审讯“一条龙服务”。 虽然最初东厂的犯人由北镇抚司审讯,但是审讯的过程中,东厂都要派人全程听审。并且在朝廷的各个衙门,都有东厂的人监视官员们的一言一行;一些重要的文件,如兵部的边报、塘报,东厂也都要进行查看;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,集市上柴米油盐的价格,都在东厂的监控范围之内。 与锦衣卫一样,东厂的番子们每天走街串巷,四处打探消息,监视官员及百姓的举动。同时,他们也会利用职务之便,趁机敲诈勒索,中饱私囊。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,民不聊生。 而与锦衣卫之间的关系,东厂更是后来居上。随着明朝宦官势力权倾朝野,东厂的地位也达到了巅峰,和锦衣卫间的关系,也逐步变成了上下级的关系, 门徒平台 锦衣卫指挥使见到东厂厂公,还要行跪拜之礼。 西厂 明宪宗年间,由于对锦衣卫及东厂处理京城”妖狐夜出”案及道士李子龙蛊惑人心案不满,明宪宗选派机灵的小太监汪直出宫专门负责打探消息。汪直很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源源不断为皇帝提供各种捕风捉影的消息,深得明宪宗信赖。 数月之后,明宪宗便设立了一个新的侦缉机构,那就是西厂。而西厂的首领自然就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太监汪直。 初建的西厂扩充速度极快,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,其实力就已经超过了老前辈东厂。汪直利用西厂开始疯狂敛财,不断构置大案要案,其办理案件数量之多、速度之快都远超锦衣卫和东厂。 遍布全国的西厂侦缉网,只要有怀疑的对象,可以不需要向皇帝请示,直接拿人审讯 门徒平台 ,往往一些很小的案件,都可以被西厂“打造”成大案要案,牵扯面也不断扩大。 也正是因为西厂的极度膨胀,搞的朝廷上下人心惶惶。便有大臣集体向宪宗上书,痛陈西厂危害,将汪直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。 明宪宗在看到这些事实之后,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,便撤销西厂,此时离西厂设立仅5个月。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没有西厂的日子让明宣宗感到极度不安。一个月之后,明宣宗便恢复了西厂。 复出的汪直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行动,给朝中反对自己的大臣纷纷网罗各种罪名,逐一打击报复,其权势已达到顶峰。 直到这个时候,明宣宗也意识到汪直存在造成的威胁,于是便将汪直调离京城,随即解散西厂。 短命的内行厂 到了明宪宗孙子明武宗继位后,太监刘瑾掌权。他不 门徒平台 仅重新开设西厂,交由太监谷大用领导。这样,东厂、西厂就全部由刘瑾一人掌控。 但是虽然东西厂都是由刘瑾指挥,但是两者之间并非合作的态度,相互争权夺利,互相拆台。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,刘瑾便自行设立了一个内行厂, 由其本人直接指挥,其职权更大,覆盖东西厂和锦衣卫。 在这个时期,东厂、西厂、锦衣卫、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并存,造成朝野上下政局不稳。直到五年之后,随着刘瑾的倒台,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。 锦衣卫、东厂、西厂和内行厂究竟谁最厉害? 如果单从权力范围来看,这四大特务机构中内行厂的权力最大 ,其职能不仅包括东厂和西厂的所有职能,而且内行厂的侦缉范围涵盖东厂、西厂和锦衣卫,也就是另外三个特务机构他都有权 门徒平台 进行监控调查,在这一点上,也体现了刘瑾设立内行厂的初衷。 但是如果从真正的实力来看,还要具体看皇帝对锦衣卫、东厂和西厂的态度变化。在明宪宗年间,西厂的实力绝对要大于东厂和锦衣卫,但是由于其存在期较短,前后加起来也就十年左右的时间,整体影响力有限。因此如果从整个明朝来看,几乎贯穿整个明朝的东厂的综合实力是最大的。至于锦衣卫,尽管其存在时间最长,但是由于得不到皇帝的信任,因此在四大特务机构中的实力只能垫底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mlxs.com/jfff/144.html